素食不殺生的利益 (轉傳)
在《十善業道經》裡,佛說:「若離殺生,即得成就十離惱法」:
一、「於諸眾生,普施無畏」。
無畏,是無所畏懼,畏懼就是駭怕,無畏就是不駭怕。一個常常殺害生命的人,就有一種殺生的習氣,若在宿世即曾造過殺生的惡業者,必會將此習氣帶著轉輪迴,縱然從地獄裡出來,轉生了人道,眾生見面,總是會駭怕的。
從前有一次,世尊正在和比丘們說法時,有獵人在外面射鳥,忽有一隻斑鳩,為了逃命,乃愴惶飛入世尊說法的講堂,停在一位羅漢比丘的身上,但這斑鳩,仍覺恐怖,沒有安全感,慌慌張張,又再飛到佛陀的肩上,此刻就覺得非常的安穩,不驚不恐的停了很久很久。後來比丘們問佛,這是什麼原因?是何道理?佛說斑鳩先到他身上的那位比丘,宿世曾為殺生者,尚有殺生的習氣未斷,故斑鳩仍生恐懼,覺不安全;飛到佛陀的肩上,就泰然不怕了,因為佛陀是大慈大悲的無上正等正覺者,慈光普被一切眾生。佛與菩薩,對一切眾生,都是普施無畏者,故能永斷煩惱。
二、「常於眾生,起大慈心」。
假如一個有殺生習氣的人,見到一切眾生,很不容易生起慈悲心,若見細小的動物,如蝴蝶、蜜蜂、泥蟲、螞蟻之類,會在無意之中,隨意弄死。倘若殺生習氣不除,貪、瞋、痴三毒無明現前時,殺、盜、淫的惡業即產生,強姦了婦女,也會毫無顧忌的,殺死被他強姦的婦女,如弄死一隻花蝴蝶一樣。
如果是已斷盡了殺生習氣的人,對一切眾生,時生慈悲之心,有了慈悲心如佛菩薩者,見一切眾生,就生憐憫愛護心,度化善導眾生心,自然永離一切煩惱,成就菩提。
三、「永斷一切瞋恚習氣」。
凡是眾生之打鬥傷害,乃至於殺害生命,都是瞋恚心的表現,瞋恚成了習氣,在不自覺知時,極易衝動,極易犯罪;如果不殺生,連細小的動物如蟻蟲蚊虻者,都注意不去傷害它,只要修學菩薩,慈心增長,常對一切眾生,生起慈悲心,漸漸就可做到永斷一切瞋恚的惡習,遠離煩惱。
四、「身常無病」。
人們的身體會生病,除了飲食及寒暑不調,或傳染等外在的因素之外,大多數都是因為自己的貪、瞋、痴、慢、疑、愛、憎、怨、惱等心理的因素,而影響身體生病招災,諸多痛苦,假如永斷一切瞋恚習氣,時刻都在慈悲的心情狀態中,一定身常無病。
五、「壽命長遠」。
世人多壽夭,是因殺生害命的果報,或因天災人禍,或是因病不治而死亡,若常持慈悲心,不殺生,無災厄,無病苦,自然得長壽,離壽夭之惱。
六、「恆為非人之所守護」。
「非人」乃對人而說的,包括了天龍八部,及鬼神等,一切冥眾,都叫非人。一個人如果養成了慈悲心,不但不會殺害眾生,反而愛護救度一切眾生,如果多生累劫,廣行慈悲之道,早與非人眾生結了善緣,只要是經常行諸善業,永斷諸惡,離去一切煩惱,就可感得常為非人之守護。
七、「常無惡夢,寢覺快樂」。
世人如心不淨,為非作惡,良心受損,寢食難安;如果是一個不殺生害命的人,身、口、意三業清淨,日夜寢覺,不做惡夢,身心自得快樂。
八、「滅除怨結,眾怨自解」。
世人之所結怨難解者,多因貪、瞋、痴,殺、盜、淫,一切惡業因緣,與人過不去之所招致;假若是一個行菩薩道的人,不殺害眾生,而且利益眾生,三業清淨,一切怨恨,自然不生,不生即滅,眾怨不結,而自解除。
九、「無惡道怖」。
怖是恐怖,在這三界火宅之中,有六道輪迴之苦,學佛的人,目的在超三界,離輪迴,出苦海,縱然不能達此最高的目的,若行善業,則生三善道中;如果殺生害命,作諸惡業,必墮三塗惡道。若慈心不殺,不種惡報之因,將來就不會遭受惡道的果報,而且今世即可得到清涼安穩,沒有三塗惡道的恐怖心。
十、「命終生天」。
殺生害命的人,死後必墮三塗惡道;慈心不殺,行諸善業的人,死後必定生在天上,享受天上快樂的福報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