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.文/段培耕 自由時報 2013-09-19
6歲的小男生被媽媽帶來皮膚科門診,主訴左臉頰上出現一個雞蛋形狀的紅疹塊已1個多月,看了多家診所都說是濕疹,但是擦藥都治不好。診治時發現,外觀上有明顯脫屑、比較偏紅的外圈以及偏咖啡色的內圈。
經刮取病灶邊緣的皮屑做「氫氧化鉀鏡檢(簡稱KOH)」後,確認是黴菌感染,稱為「顏面癬」,改擦抗黴菌藥物後,便明顯改善。
◎「癬」、「皮癬」和「乾癬」一樣嗎?
微生物在皮膚造成的疾病大致可區分成細菌、黴菌或病毒引起等種類。「癬」或「皮癬」指的是「黴菌」感染皮膚角質層造成疾病,一般民眾最容易和「乾癬」混淆。
乾癬過去常被稱為「牛皮癬」,是一種慢性皮膚發炎疾病,雖然名稱相似,但是卻跟外來黴菌感染無關。
依據發生部位,癬有許多不同稱呼,有頭癬、顏面癬、體癬、股癬及手癬,其中足癬就是俗稱的「香港腳」、甲癬則是俗稱的「灰指甲」,其他還有各式各樣的癬,像是鬚癬、禿瘡癬、花斑癬(汗斑)等;前述大部分的癬是由皮癬菌感染引起,比較特別的是花斑癬(汗斑)是由皮屑芽孢菌所引起。
◎癬治療不難,但容易復發
癬的治療方式可使用口服或塗抹抗黴菌藥物來治療,但因為癬是一種容易復發的疾病,所以必須遵從醫師指示,接受適當完整的療程,以降低復發的機會。
◎癬和濕疹不同,擦錯藥會惡化
臨床上最常碰到癬被誤當成濕疹來治療,像案例中的小朋友,原因在於癬的症狀和濕疹常有相似之處,像是發紅、發癢、脫屑、起小水泡等。當治療濕疹的類固醇藥膏被拿來擦癬時,初期可能的確有改善,因為類固醇會壓抑黴菌感染引起的局部發炎反應,紅癢症狀減輕,使病患誤以為藥膏有效,但事實上黴菌並沒有被殺死,反而會隨時間逐漸滋長擴大,造成病況惡化。
有時候擦過類固醇的癬,外觀會變得不典型,較難憑肉眼確定診斷,特稱為「偽裝癬」,此時就需要較有經驗的醫師診治。
在皮膚科門診經常使用刮取皮膚表面皮屑,加氫氧化鉀溶液溶解角質層後,在顯微鏡下觀察,若看到黴菌的菌絲則可確定是癬。
癬和濕疹的區分有時並不容易,常需要皮膚科醫師或其他有經驗的臨床醫師來判斷,民眾最好不要自行買藥塗抹,以免擦錯藥,造成病情惡化,延誤接受正確治療的時機。
(作者為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醫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