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醫學簡報及下載轉貼>火氣大 不一定是肝火旺

 火氣大 不一定是肝火旺


文/陳星諭(自由時報 2013-01-02)

「醫師啊!我每天嘴巴臭臭的,口乾舌燥,我是不是肝火大?是不是肝不好?要不要抽血檢查?」這是門診患者常問的問題。

「火氣大」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醫學名詞,卻常在日常生活中聽到,會被歸類為火氣大的症狀包括嘴巴破、口臭、煩躁、心神不寧、口渴、長痘痘、失眠等。「火氣」與西方醫學的「發炎反應」有些類似,卻也不能畫上等號。

◎到底是哪些原因可能會引起上火的感覺呢?常見的狀況包括:

●急性的發炎反應,例如感冒時,會覺得口渴,很想喝水。

●睡眠差容易傷陰,造成陰虛的表現,所以會有虛火,有些人在熬夜後,舌苔會剝落,便是傷陰的表現之一。

●吃太多燥熱的食物也可能引起上火,比如有些人吃太多龍眼就會流鼻血。

●長期解便不順容易因為糞便的堆積造成腸道的積熱。

●生活緊張、壓力大,會造成中醫所謂的「肝鬱」。如果氣不能流通,鬱久了便容易化熱,因此長期壓力或是壓抑的話,也容易上火。

●慢性肝炎、紅斑性狼瘡、乾燥症等自體免疫疾病容易產生虛火。

●更年期因為體內荷爾蒙的波動,容易出現潮熱、夜間出汗、緊張焦慮、心悸、煩躁等虛火表現。

「上火」必須先區分為「實火」跟「虛火」,兩者的用藥方向完全不同,「實火」需要給「清熱」的藥物,如黃連、龍膽草、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等;「虛火」則需要給「滋陰」的藥物如知母、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玄參、牡丹皮、地骨皮等。

◎不同臟腑的火,也會有不同的表現,治療藥物也要針對不同的臟腑而調整,常見的「實火」包括肝火、心火、胃火。

●「肝火旺」的表現症狀為頭暈、眼睛紅、嘴巴苦、個性急躁易怒、失眠,或晚上睡覺易醒不安穩、口渴喜歡喝水等。

●「心火旺」可表現為心悸、失眠、舌頭或口腔黏膜容易破、思緒多、小便黃等。

●「胃火旺」可表現為容易飢餓、牙齦腫脹出血、牙痛、口渴煩熱等。

一般吃黃連可以降火的說法,其實針對的是心實火旺的病人,並不是上火的病人都適用的,因此讓醫師針對症狀,給予最適合體質的處方,才不至於「滅錯火、吃錯藥」,反而傷身。一般的民間草藥也要謹慎使用,或詢問醫師意見,才不會造成反效果。

(作者為台北、林口、桃園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主治醫師)